90年来,中国共产党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业绩,积累了丰富的分析和驾驭形势的宝贵经验。
回望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,善于分析和驾驭形势是其整个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。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国家前途的兴衰成败,也是促成中国实现“三次历史性转变”的重要因素。
通过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判断,赢得了革命和战争的胜利
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,通过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,不断探索“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、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”的问题。1922年7月,党在二大上通过的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》指出: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,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;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;革命的策略是组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;革命的任务和目标是打倒军阀,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,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的统一;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转变。而党的一大通过的《纲领》规定:“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”。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了在中国只有首先进行民主革命,然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。可以说,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。
1927年11月9日至10日,在上海召开的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,不承认大革命失败后,革命形势处于低潮,认为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,据此确定了实行全国武装暴动的总策略,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。此后,在挽救革命、寻找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中,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后认为,今后党必须要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乡村。1930年1月,毛泽东在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信中,明确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,并强调:“必须这样,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。”
1935年12月27日,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高瞻远瞩地指出:目前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基本特点,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。“革命的阵势,是由局部性转变到全国性,由不平衡状态逐渐地转变到某种平衡状态。”“目前是大变动的前夜。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、农民、学生、小资产阶级、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,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。”这个报告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,针对世界战略格局和中国国内阶级关系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,1945年8月13日,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》的演讲。他说:“从整个形势看来,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,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??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。”“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,寸利必得。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,寸土必争。”8月25日,中共中央又发表了《对目前时局的宣言》,明确提出了针对蒋介石的斗争策略:一方面要“坚决反对内战,不赞成内战,要阻止内战”;另一方面,必须对蒋介石可能发动的全面内战切实做好相应的准备。这些论述和形势判断为制定正确的、富有远见的斗争策略和用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攻,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通过对世界形势的判断,正确地处理了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
新中国成立伊始,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已转化为两种社会制度、两种意识形态的全面对抗,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,坚定不移地选择了“一边倒”的发展战略。1949年6月30日,毛泽东在《论人民民主专政》一文中指出:“一边倒,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,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,必须一边倒……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,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,绝无例外。骑墙是不行的,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。”历史已经证明这是当时最符合中国实际和最成功的发展道路选择。
当战略转变具有必要性的时候,实行这一转变的可能性也出现了。20世纪70年代末期,邓小平敏锐地球探体育比分:到国际形势缓和的趋势,科学做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,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判断,并及时调整了过去一段时间的“一条线”战略。这是中央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重要外部因素。
20世纪80年代末,东欧国家纷纷出现政局动荡,并影响到了中国。1989年6月9日,邓小平指出:这场风波迟早要来,这是国际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决定了的,是一定要来的,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,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,大小的问题。党中央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,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国内发生政治风波的性质及原因,初步总结了经验教训。在会上,刚刚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江泽民旗帜鲜明地宣布: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,必须继续贯彻执行。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重要历史时刻的驾驭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