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大自主招生试点中学校长推荐制,话音方落,江苏、湖北就出炉了人选。
江苏南师附中的匡超“进校时成绩第一,现在还是成绩第一”,湖北的4名推荐生,“成绩突出且非常均衡”。由于被推荐的都是年级数一数二的牛人,可谓众望所归,不会引起任何争议。对如此出类拔萃的学生,等着挑刺者左看右看横看竖看,都看不出任何跟背景、权钱交易之类有关的腐败嫌疑。
公示制的推荐,打破了以往的保送暗箱,众目睽睽之下,谁也不敢造次。“选拔试点第一年以稳为主”,南师附中的说法代表了众多中学的心声也许就是北大的授意——宁稳勿乱。把好事办好,不给舆论见缝插针的机会。
然而,大家还是有话要说:“走了以成绩论英雄的老路”“有违推荐制给不会考试者以机会的初衷”,认为推荐优生是浪费名额。
不错,大家都期待着不拘一格降人才,也念念不忘老北大清华破格录取罗家伦、钱钟书、吴晗、钱伟长诸多奇人异士的佳话,但睽诸今日的教育现实与北大推荐的前提,就当知这样的理想是基于怀旧下的一厢情愿。
其一,推荐的学生只是获得面试资格,并非免试入学,只是可以在北大的分数线内降30分录取。北大的录取线都是高出各地划定的重点线数十分的,就是降30分也意味着该生的高考分数必然过了重点线。能考过重点线的学生,再偏也偏不到哪去。
其二,数学零分而作文满分,那是旧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。中国士大夫式的传统教育历来重文轻理,以饱读经史子集为治学,不是罗家伦他们学不好数学,估计是没重视。现代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讲究均衡发展,正规化的教育下,某一科考零分的基本不会出现,除非是没条件学习这些科目的偏远地区学生。而获推荐权的省城名牌中学,招收的都是优秀生源,严重偏科的学生根本就进不了校门。
时易势移,指望面向重点中学降30分的推荐制能网罗到让人眼睛一亮的钱钟书式学生,本身就不现实。拿70多年前的例子来观照现今的大众化普及教育,无异于骑驴找马。
况且,偏才怪才也没得个标准,蒋方舟引起争议就是一例,谁能保证不会以“偏才”之名去塞庸才之实。推荐优生至少保证了公平。
对偏才怪才,应是积极发现引导,以不拘一格的宽容给以一席之地,体现的是伯乐一样的见识,而不是按图索骥,抱着“梅以曲为美”的病态思维去作畸形的培养。如果以为偏科的就是偏才怪才,就可以上北大清华,这只会起到东施效颦一样的误导,“指挥”社会按这个标准来育人,只攻一点不及其余,反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背道而弛。
“北大所说的偏和怪决不是一般的突出,如果一个学生仅一门特别强,其他都相当弱,这个人才首先就是不健全的,在如今各种知识互相交汇融合的时代,今后的发展肯定会遇到问题。”南师附中副校长周俊的这番话很有道理。
再说了,北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,某一科特别强的学生,其实都有相应的专门学校出口,如美院,音乐学院,外语学院,反倒是不必非上北大不可。
有限度的推荐制注定了难以遛出千里马,如果真是不拘一格,就面向全体中学生,也不要那降30分的恩惠,这样的大开大放之下,或许能带来惊喜。
- 2009-07-14只问企业不责政府,问责制能走多远?
- 2009-11-21南师附中证明"校长推荐"很难腐败
- 2009-11-20中学校长为何主动放弃“推荐权”?
- 2009-11-19推荐上北大莫要流于形式
- 2009-11-18以“校长推荐”为起点走出信任的囚徒困境
- 2009-11-18校长推荐只是“例外”而非“惯例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