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办世博会与申办奥运会不同。提交申办报告后,奥运会只需陈述1次,而申办世博会需要陈述4次。每半年1次的申博陈述,意味着申办国之间必须经历长达两年的马拉松式的较量。
2001年6月6日,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29次全体大会。中国代表团陈述:如果2010年世博会能在中国、在上海举行,将是在一个合适的国家、一个合适的城市、以一个合适的主题举办的世博会。
2001年11月30日,在国际展览局第130次全体大会上,中国代表团最后一个陈述,主题词是“中国如有一分幸运,世界将添一片异彩”,表明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发展中大国,在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,热切希望与世界各国更广泛地交流。
2002年7月2日,国际展览局第131次全体大会。中国代表团在第三次陈述中表示,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,打破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参观人数的历史纪录,并具体承诺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参展援助。此次陈述表明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中国举办世博会可以更好地体现国际展览局的普遍性原则,实现共赢共荣。
在这一次全体大会前,专题演绎中国历代服饰的大型音乐舞蹈剧《金舞银饰》在香榭丽舍大剧院演出,在“时尚之都”巴黎获得巨大成功,为申博陈述赢得了印象分。
还有一条为中国申博助阵的游船,在第131次全体大会期间游弋在塞纳河上,船头甲板上进行着各种杂技表演,从船头到船尾,挂着“2010年相约在上海”的法语横幅。以游船助阵是众多法国企业家的主意,他们专门为支持中国申博成立了俱乐部。这说明中国申博成功之前,早已打动了包括众多跨国公司在内的国际企业。(吴宇、卢羽晨 来源:新华网)
吴建民讲述申办世博内幕
尘封的历史总会在不经意间掀开美丽的一角。在距离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两年多的时候,吴建民在其新著《外交案例》中,披露了当年中国申办世博会的详情。
吴建民在任中国驻法国大使期间,为申办世博会带领使馆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努力。在他目前担任的众多职务中,“国际展览局主席”是唯一的“国际职务”,可见他与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。由他来回忆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艰难过程,应该是较为权威、深入和可信的。
在12月18日的新书发布仪式上,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告诉记者,《外交案例》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在学校开办案例课,用案例的生动形式教育学生。写作这本书,得到了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以及外交部领导的大力支持。
《外交案例》列举了19个案例,除了申办世博会的详情,还包括日内瓦人权斗争、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、中国对“9·11”的快速反应等重大外交决策及其经过,内容相当丰富。当天一同发布的还有《吴建民访谈录》,两本书均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吴建民是前线指挥
成立于1931年的国际展览局总部设在巴黎,成员国在2002年达到89个,其中有60多个国家的代表常驻巴黎。因此,中国驻法使馆处于中国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“战斗”的最前沿。自从1999年年底中国正式宣布申办世博会以来,驻法大使馆一直担负着申博的调研、协调、沟通和前线指挥工作,吴建民是当时的中国驻法国大使,可以说是前线指挥员。
如同申奥一样,申博竞争激烈。2010年世博会的申办国家开始时有6个,后来阿根廷退出,剩下了5个。即便如此,申办国家的数量也是史无前例的。申办国家除中国之外,还有俄罗斯、韩国、墨西哥等国,都是重要国家,实力不可小觑。2010年是21世纪的第十个年头,申办国都充分理解世博会的价值,所以在申办过程中都全力以赴投入。
涉及具体的工作过程,中国驻法使馆时刻面临着两种选择:是把情况报告到国内,等待国内指示再行动,还是不仅汇报情况,而且积极提出建议?是机械地执行国内的指示,国内怎么说就怎么做,还是必要时提出使馆的建议,以便争取更好的效果?是贯彻总部的指示,还是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,积极推动申办工作取得胜利?
面对选择,中国驻法使馆全部选择了后者,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工作。
及时判定最大对手
2002年上半年,俄罗斯在欧洲的游说工作十分频繁,也颇有成效,国际展览局考察报告对其评价甚高;相反,国际展览局考察团对韩国的评价不高,对韩国丽水市的承办条件有些疑虑。据此,中国驻法使馆作出了俄罗斯是中国主要竞争对手的判断。
到了2002年7月的第131次大会时,俄罗斯的表现与上次大会相比大为逊色,此后的拉票行动也明显停滞。与此同时,韩国加大了拉票攻势,上升势头咄咄逼人。
2002年10月15日,中国驻法使馆经过全面深入的分析,认定韩国在拉票方面已经超过俄罗斯,最后的竞争十有八九将在中韩之间展开。吴建民在书中写道,“这一判断十分重要,为我申博最后阶段的冲刺明确了主攻方向”。8天后,莫斯科发生了人质事件,给俄罗斯的申办势头致命一击,更印证了使馆判断的正确性。
除了准确判断形势,使馆还对来自国内的不合适的指示提出了修改意见。
决定申办成败的关键是票数,这里既要在各国首都做工作,又要做各国代表的工作,二者不可偏废。为了做好各国代表的工作,国内有关方面拟定了一个组成88人的团队对88国的代表实施“人盯人”战略,以便在临近第132次大会时深入做各国代表的工作。
这个意见看起来有道理,但是做起来会带来很多问题。国内组成的88人团队缺乏对国外第一手情况的了解,也没有在国外工作的合适身份,如何去做各国代表的工作?无法做各国代表的工作,又一下子来88人,后勤负担很大,会分散使馆的精力。
根据这一情况,中国驻法使馆向国内提出建议——
第一,做各国代表的工作要突出重点,不必“人盯人”;第二,做各国代表的工作要有较丰富的外交经验,懂得做工作的艺术,临时组成的团队人员不一定具备这一条件。最后,通过与领导的沟通协调,驻法使馆拿出最精锐的力量来做工作,并建议请中国驻英国、驻比利时使馆指定专人,做各国驻英国、比利时国际展览局代表的工作。
回击“好事不能都给中国”论
5个申办国都非常重视媒体工作。俄罗斯花钱在《世界报》上登广告,韩国做媒体工作花钱最多,其他国家也很注意通过媒体介绍自身的优势。
吴建民在新著中披露,有些国家在介绍自身优势的同时,也对中国进行影射和攻击,譬如说攻击中国不民主、不尊重人权等。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之后,又出现了一种舆论,“好事不能都给中国”。
针对不利情况,中国驻法使馆在坚持不攻击其他申办国的同时,利用一切机会介绍中国的情况。2002年1月,《巴黎竞赛画报》主编布奇邀请吴建民大使和法国卫生部长贝纳特·库什纳到报社总部出席午餐辩论会,就中国人权进行辩论,并在该杂志的《中国专刊》上发表。吴建民考虑到,通过法国有名的杂志系统地阐述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,有助于申博工作,因此欣然应邀,介绍了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进展。辩论内容被登载在画报首页,效果很好。
针对那种认为“不能把好事都给中国”的舆论,中国也给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。吴建民大使回忆说,当时我们强调,不能只看2008年和2010年,要回头看一百多年。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,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,对人类做出过重要的贡献,而在过去100多年里,这两项活动从未在中国举办过,这对中国是不公正的。如果国际展览局大会决定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,这是对过去中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一种纠正。
这些话通过媒体传播出去,博得了各方人士的好评和赞同。(王冲 来源:中国青年报)
- 2010-04-23世博局称高价餐饮将降价(组图)
- 2010-04-23世博开幕式烟花特效将超北京奥运
- 2010-04-23世博会158年来首次设残疾人馆
- 2010-04-23厦企搭传统文化“轻舟”要去世博会“博饼”
- 2010-04-23厦门馆今日开馆试运行 生态长廊可体验移步换景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