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-投注官网

图片

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-投注官网

图片
您所在的位置: 东南网 > 理论频道> 群言荟萃 > 正文
读史知“进退”
www.jjjtsb.com?2009-12-28 09:13? 田俊荣?来源:人民日报    我来说两句

■世界和我国的经济史一再表明,宏观政策继续“前进”有利于巩固经济回升基础,过早“退出”只能使已有成果得而复失

前进还是退出?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,也多少叩问着宏观经济政策。

世界经济走向复苏,一些国家已开始加息;中国经济“保八”无忧,通胀预期已开始抬头。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,宏观经济政策该何去何从?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鲜明的答案: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。

这是符合中国经济实际的正确决断,也是充分借鉴历史经验的明智选择。

在世界经济史上,不乏刺激政策过早“退出”导致经济再次探底的故事。20世纪30年代,美国通过实施“罗斯福新政”,经济缓慢复苏,GDP增速艰难地回到了6%以上。然而,当时的美联储担心通胀重现,迫不及待地在1937年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,致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回收已经发放的贷款,引起货币供应的快速萎缩,随后便出现了经济的再次衰退,股价下跌比1929年股市大崩溃还要猛烈,直至“二战”全面爆发才结束了美国长达10年的衰退。有人因此戏言:“结束大萧条的不是罗斯福而是希特勒”。

无独有偶,日本也有类似经历。上世纪90年代,日本在楼市、股市泡沫破灭后,迅速实施了非常宽松的宏观政策。到1995年经济已有所起色,GDP增速回升到2.5%左右。然而,出于减少财政赤字等考虑,日本在1997年开始增税,随后又加息,结果打乱了市场预期,带来了“失去的十年”。

恰恰与之相反的是,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,中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并毅然将这一政策组合保持了六年之久,最终使经济成功地摆脱通缩阴影,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。

历史如镜,鉴往知今。这些故事都在诉说这样一个道理:“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”,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,如果宏观政策贸然“停药”、过早“退出”,很可能“旧病复发”、使已有成果得而复失。时下,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回暖,走出了一个漂亮的“V”形反转态势。然而,应当清醒地看到,最坏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,但复苏之路不会平坦。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,民间投资意愿不强,居民消费后劲不足。在前三季度7.7%的经济增幅中,有7.3个百分点来自投资;而在投资增幅中,非国有投资仅为27.7%,比国有投资增幅落后20.3个百分点。扩大内需难度加大,加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曲折,我国外需仍将持续低迷,可以说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,内在动力依然不足,全面回升仍有待时日。因此,宏观经济政策不应见好就收、轻言退出。

当然,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,并不等于拘泥死守、一成不变。面对产能过剩、农业基础不稳、资产价格上涨、就业形势严峻等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,有必要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,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、节奏和重点,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、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。


责任编辑:赵舒文
相关新闻
更多>>视频现场
相关评论>> 
 赶集网  火车票  福州分类信息  福州租房  福州二手房  福州招聘  福州兼职  福州二手  福州二手车  福州公交